第九天

經文:創廿五  29-34;羅九13;來十二16-17

提示:

1.    紅湯:這是一種用扁豆和米混合煮成的紅色稀粥。

2.    長子的名分:可以獲得雙倍的遺產及成為一家之主(特別是代表全家向神禱告)的兩種權力。

思考問題:

1.    您認為以掃為什麼會輕易放棄他長子的名分呢?

2.    人若只顧滿足眼前的需要和慾望,而將永恆之事置之不理,會帶來什麼後果?

3.        以掃的輕視名分及貪戀世俗,對許多拚命賺取生活「想要」(大多是「想要」而非「需要」,或已把「想要」和「需要」混淆)的人,有何提醒?

4.        閱讀《短宣過後又如何?》一文,結合今天的靈修心得,請思考:

a.     文中  STEM  之調查顯示參加過短宣的人對差傳事工有積極的參與(參圖表  A );今次短宣後,您將如何積極參與差傳事奉?

b.     圖表中列出為宣教籌款,這對過簡樸生活有何提示與反省?

c.     圖表中列出分享宣教異象高達  225.5%  ,這對只顧滿足眼前及專注永恆有何提示?

第九天

短宣過後又如何?

近年盛行短宣,不少教會到了七、八月就會組織短宣隊,到世界各地探訪宣教士或協助一些探訪和布道的工作。短期宣教到底有沒有價值呢?有人認為短宣不過是旅行觀光之外,加點點屬靈元素而已,沒有多大價值;有人認為是擴闊信徒的眼光,至終帶領他們全身投入宣教行列的契機。短宣是否有意義,實有賴於出發前的充足準備,和短宣後的跟進,前者已有不少主辦單位和教會留心到,後者則較少人提及,其實事後的跟進和事前的準備同樣重要。

傳遞異象

短宣的價值不在於在短短兩、三周所做的布道工作,因為即使有人信主,可能也不容易跟進,其成效到底如何,確是令人懷疑。短宣的價值在於讓信徒親身進入一個異文化的地方,認識當地人的生活面貌,體驗宣教工場的生活,明白當地宣教士的生活,認識跨越文化宣教的困難。參與短宣者的責任是把他在短宣期間所領受的異象,與教會、會眾分享,從而激發教會參與宣教的心志,這應該是短宣最重要的目的。為此,我們在短宣期間,應該多觀察和聆聽。特別留心聆聽神的聲音,因為神可能藉此向你說話,呼召你服侍此地、此群體;香港所差出的宣教士,有百分之三十六是在短宣時領受宣教的呼召。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應該向當地人或宣教士查詢,不要胡亂猜測,以免做成錯誤的印象,回來後傳遞不正確的信息。短宣者可把資料和心得記錄下來,也可拍攝相片或幻燈片,以助日後的分享。

回國後,可先與牧者分享短宣的見聞、學習,請他安排時間,讓短宣隊向會眾分享和匯報短宣的過程。這是一個非常難得向全教會傳遞異象的機會,分享者應要有充足的準備,有一個禱告的心,求神使用這機會,推動會眾參與差傳事工,以下數點是筆者補充藍路( Ron #B86650 )提供給短宣者的意見。

1.    分享必須以當地人為介紹的重心。宣教就是差遣宣教士去得人,認識宣教對象的需要,才會感動信徒委身和參與宣教,在分享時輔以幻燈和圖片,感染力將會更大。

2.    講述經歷和故事的同時,應分享其中的屬靈功課。因為短宣分享有別於講述旅遊經歷,不要把聚會變成旅遊見聞錄,盡講些奇聞逸事。分享會的目的是要提升信徒對差傳的負擔。

3.    應以積極的觀點來分享你的所見所聞,切忌以批判性的態度來議論當地人的是非長短。即使當地人非常迷信,對福音異常抗拒,也應以基督的觀點來看,他們其實是被惡者蒙蔽了心眼,更需要福音的真光,「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神。」(徒廿六  18 )

4.    短宣者應該平實地報道宣教士的情況和困難,讓會眾能具體地為他們禱告。如果短宣者是到一些不開放的地區,分享時就格外留心,不要輕易在公開場合(特別是在非基督教的場合和刊物內)透露宣教士的姓名和發表他們的照片,以免加增他們事奉的困難。

分享後,留點時間給會眾發問或作出回應,盡可能澄清他們不明白的地方。分享的時間也不應太長,以免造成反效果。

延續差傳事奉

一次的短宣,未必可以使你投身成為宣教士,但可以擴闊你的眼光,增強你對差傳的關心,使你變成一個胸懷普世的基督徒。據  STEM  為曾參與短宣之人所做的調查顯示,短宣者在短宣過後,為普世宣教的祈禱時間增長了;為宣教而奉獻的金錢亦倍增。在同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參加過短宣的人,對其它類型的推動差傳活動,有較積極的參與(參圖表  A )。

短宣不過是參與差傳的途徑之一,我們還可以在多方面服侍和關心宣教士,也可以不同方式推動差傳,上面所列出的差傳活動,我們同樣可以傚法參與。我們可與探訪過的宣教士保持聯絡,不時將最新消息傳遞給教會,以經濟和禱告支持宣教士;也可與組織短宣的差會保持聯絡,如有感動,更可加入成為義工。與短宣隊的成員保持聯絡,組織守望/奉獻小組,激發宣教的心志。曾參與短宣的人在稍後的日子,可考慮組織短宣隊伍或作短宣隊的領隊。在  STEM  的調查報告顯示,曾參加短宣者,在三人中就有一人在四年內再次參加短宣,其中一半人回到同一工場,另一半到其它地方。但並非所有曾參與短宣的人都適合組織和帶領短宣隊,需視乎個人的能力和成熟程度而定。

延續差傳教育

一次的短宣所產生的宣教熱情,大概很快就會冷卻,如要延續宣教熱誠,還得不斷留心世界的情況,吸收最新的差傳知識。可行的方法是閱讀差傳書籍和閱讀差傳期刊/雜誌;訪問宣教士、參加差傳會議、參加差傳研經小組、報讀差傳機構所辦的差傳課程等。

結論

有人因一次短宣而改變了他們的生命;有人持著參加「另類旅行團」的心態參加短宣,因此參加了多次,生命仍沒有任何改變。兩者的差別固然在於短宣前的準備和之後的跟進是否充足,但我們所信的神是獨行奇事的,祂仍能越過這一切在人的生命中作工,卡爾遜就是很好的例子(參考「短宣改變了他倆的生命」一文)。倘若宣教的呼召隨著短宣時臨到,你是否願意順服神的呼召,像卡爾遜般委身宣教呢?

圖表  A

為宣教籌款                                +29.9%

為宣教士預備居所                          +53.8%

寫信給宣教士                              +144.9%

參與本地布道工作                          +10.5%

成為差傳委員會之會員                      +83.7%

分享宣教異象                              +225.5%

帶領有關宣教的小組查經                    +13.3%

尋求自己在宣教事奉的崗位                  +41.9%

尋求機會與不同國籍的人接觸                +68.6%

完全不參與宣教活動                        -66.2%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