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教而不澄則罔」

解釋的原則

有效的教導需要對要教導的真理進行細緻透徹的闡述與解釋。

如果能夠抱著查找自己的不足的想法去審視自己的教導,許多人都會承認最需要發展完善的就是這條解釋的原則。

講並非教

僅僅去講並不成為教,即使是重複地講也不能稱為教。 講未必是教。因為倘若講即為教, 那麼凡聽到的人都可以學會, 教也就成為一件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情了。 還記得我們在第三章中為 「教」下的定義嗎?「教是幫助另一個人去學習。」 你給孩子講點兒什麼, 並不意味著他就學會了。

如果講得好, 會有助於教。 但其本身不會使人學到什麼。教就是耐心的把一個道理變得易於為聽者所理解,這就需要仔細的解釋。

有人認為只要提到就足夠了,認為重複某些詞語或句子會起到神奇的效果。但如果那些詞語和概念無法理解——哪怕重複的東西是對的,並且合乎福音信息——也決無任何效果可言。我常為學生對我所講內容理解之少感到驚訝,而這學生可能是參加福音社的孩子,也可能是參加培訓的教師。我過去總是盡力想要在每節課上涵蓋至少七條真理,當我用這種老套的方法講授聖經課程的時候,學生理解甚少的情況尤為突出。而我們這些使用這種方法的人也經常會面臨一種危險:我們會自鳴得意,並聊以自慰,因為我們已經把聽者所需要理解的七條真理都講了。但問題是:「我們教會他們了嗎?」

教得好就有助於學生理解。好老師總會努力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有人說過,你可以把馬引到河邊,但卻不能按著它的頭強迫它去喝水。但也有人說過,你可以餵它鹽,使它口渴。那便成為喝水的動力。

聽並不一定是學

一個小孩子可能會聚精會神地聽,但學會的卻甚少。格雷戈裡博士的教導第六條原則是:「學習就是通過思考去理解一個新的見解或真理,或者是通過實踐使新的藝術或技能轉化為習慣。」他強調的是學生的接受情況,而不是教師的活動,而且真正的學習總是能夠產生一定的變化。真理需要首先作用於人的思想,然後影響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真理只有在進行了良好的教導和恰當的解釋之後,這才會成為可能。

重複並不一定會使學生理解

一些教師認為,如果一個孩子能憑記憶背誦一些內容,那他就算是把它掌握住了。一個孩子能夠憑記憶背誦某些東西並不意味著他已經學會了。死記硬背或用心去記可能(並且也應該)會對孩子的學習有所幫助。但其本身算不上學習。

只有孩子們在真正地學習時,教導才會有效;真理也只有經過透徹地教導和講解才能為孩子們所掌握。教導就是去講解一個真理、概念或詞語,從而使孩子們真正確切地明白你所要傳達的信息。

舉例來說,僅僅對現代的孩子說「神愛你」是不夠的,即使一遍遍地重複這句話也還是無濟於事。首先,你需要解釋什麼是愛。因為許多孩子根本就不明白什麼是愛,或者他們對愛的理解是完全錯誤的。第二,你需要解釋神是誰,祂是什麼樣的。對許多孩子來說,上帝是用來發誓用的一個罵人字眼,或者是天上的聖誕老人,或者是一個暴君。第三,你需要幫助孩子理解他自己是什麼樣的——一個不認識真神的背叛者。這三個詞都解釋過了,現在你可以把它們放在一起組成一個有意義的句子,「神愛你」。這句話已經解釋過了,所以孩子們也就明白了。

僅僅說「耶穌基督為你的罪而 死」或「耶穌基督為你的罪而獻出了祂的寶血」,這都是不夠的。

首先,你需解釋誰是耶穌基督。大部分孩子對祂知之甚少或者根本就一無所知。然後你需解釋什麼是罪,並且要解釋這裡的罪實際上指的是我們的罪。大部分孩子都不能真正理解聖經上關於這個主題的教導。對許多孩子來說,罪就是「被逮住了」。最後,你還需解釋,將近2000年以前的那個人的死及祂的寶血對我們和我們的罪有什麼樣的功效,並且講解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這樣,孩子們能夠較好地理解「耶穌基督為你的罪而死」這句話了。

在培訓班的課堂上,只是對教師們說,孩子們是失喪的,他們需要救贖,或者試圖在15分鐘之內就要教會他們這些「新」的真理,這都是不夠的。應該向他們作透徹地講解,這樣才會使他們真正理解。

好的教導不會想當然

無論是教孩子或是教成年人時,永遠不要去想當然,這是很重要的。在很多時候,往往我們認為學生已經知道了或已經理解了,但實際卻並不是這樣的。如果你不能確定,就應該向他們解釋。如果學生已經明白了,你的解釋也沒什麼壞處。重複總是會對教導有幫助的,如果他們不懂,你會幫助他們理解你所教導的內容。

好的教導常引用聖經故事

即將成為孩子們的教師的人經常會把心思用在如何在課堂上使用一些小玩意兒,然而如果能正確地解釋和教導,聖經中的故事則會為教導孩子們提供更好的素材。最好的教導方法是通過對聖經故事的生動講述,再加上聖經和現實生活中的事例,來解釋一些簡單真理。這是神的方法。這是基督的方法。這也同樣應該成為我們的方法。

在孩子們的頭腦裡,你所教導的內容與你教導的方式經常是聯繫在一起的。如果你在教導時漫不經心,總是嘻嘻哈哈的,那麼孩子們也會逐漸學會用同樣的態度對待你所教導的內容。

好的教導透徹地講解經文中出現的一條真理

根據上面所說的,我們知道認真分析所要教導的經文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從這段經文中找出你所要教導的中心真理;然後,確定如何在故事中展開這一教訓,如何把它貫穿到故事中去。講故事的過程中始終不要忽略真理的教訓,最後在故事的末尾把它揭示出來。有些教師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根本就不提所要教導的真理,直到故事的結尾才把所要教導的真理擺出來。這樣就把重點放在了故事上,而忽略了神要傳達給孩子們的信息。故事應該是為真理服務的,應當是所要教導真理的載體,而不能本末倒置。教導真理才是重要的。故事只不過是用來承載、說明、證實和解釋真理,並把真理載入孩子們的心裡去。

所以你必須懂得如何利用故事中的每個場景去一步一步地教導這一個基本中心真理,從而能夠把它清楚透徹地教給給孩子們。當你講到故事中的每個事件時,你不能只是講這個故事,還要講解這個故事的意義。  故事應隨同教導一同發展,到故事結束時,相應的教導也同時完成了。故事的每一階段都指向並且觸及所要教導的真理。這不能僅僅通過不斷的重複表達中心真理的那些詞語來實現,還應當結合故事的發展,逐步的引導學生理解它更深層次的含義。這樣,當故事講完時,這條真理也已經完整地向孩子們解釋過了,並且這樣的解釋也很容易為學生所接受。

主耶穌就是以這種方式講故事的。這些故事無論是在簡潔明瞭方面,還是在寓意和教導深度方面都是無以倫比的。聖經中有許多故事,像「浪子回頭」、「迷失的羊」、「婚宴」、「十個童女」等等。聽到這些故事,誰不為之感動,同時又為這些教導和其中的真理感到振奮呢?這些無以倫比的故事使得祂的學生把祂的教訓銘記在心。故事中有大量的情節;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事例;每一個故事都清楚明瞭地教導一個真理;每個真理都有正面的應用。因此,在故事的末尾,不再需要任何額外的說教。

回答問題/討論

O    大部分教師最不不容易理解但卻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解釋原則。你同意這種說法嗎?在你自己的事奉中是這樣嗎?

在本章中的學習,在理解和運用這條原則方面,你有哪些收穫?

O    作為一種教導方法,講故事為什麼會如此有效呢?它是否對任意年齡段的學生都有效?你認為使用講故事法存在什麼危險嗎?

O    如果一個年輕的教師認為那些他在所講經文中找出的真理,都需要學生掌握,並堅持認為在課堂上應教導所有這些真理。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有何反應,你會怎樣去幫助這位教師呢?

O    你有沒有教過孩子們聖經上的教義?你是怎樣做的?孩子們的反應如何?

O    你認為我在這本書中遵從解釋原則了嗎?是否有我講了一些東西而沒有進行適當的解釋的地方呢?找出一些我遵從這條原則的地方,同時也找出你認為我違背了這條原則的地方。

自我評價表

解釋的原則

我理解這一原則

很清楚

比較清楚

仍然不理解

   

我贊同這一原則

很贊同

比較贊同

表示懷疑

   

神在我的傳道工作中祝福了這一原則

經   常

時不時地

很少/從來沒有

   

我下定決心要

用它來激勵別人

在我的生活中更多地應用它

開始應用這一原則

   

回到最前一頁